資料簡介
日前從洛陽師范學院獲悉,該校副教授馮勛帶領的研究小組在國內實現了近紅外熒光材料溫和條件的簡便合成。相關成果即將發表于英國*化學學會的《道爾頓匯刊》。
據了解,由于人體組織在0.8~1.0微米的波長范圍內幾乎是透明的,這使得近紅外熒光具有很強的組織穿透能力,并因此被廣泛應用于熒光探針、生物活體成像、細胞檢測與疾病診斷等。
目前獲得應用的近紅外熒光材料有三類:一是傳統的有機近紅外熒光染料;第二類是半導體量子點;第三類是稀土配合物類近紅外材料。
馮勛介紹說,對第三類材料,以往的研究大多是通過多級分步合成獲得d-f異核配位化合物,使過渡金屬配位單元敏化稀土離子發出強光。
馮勛研究小組針對于紫外區激發、發光強度較低等稀土發光成像材料的突出問題,設計、合成了含有發色基團的共軛新配體。目前,研究人員已探索在140 攝氏度條件下,以常見的水溶液為反應介質,通過一步反應法制備新型d-f異核配位聚合物晶體材料。該材料基于光譜轉換和近紅外發射熒光,具有穩定性好、無污染、光致發光強度高、成本低廉等特點,在生物細胞成像方面具有應用潛力。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